山围潮打仍朝暮。落木枯陵树。夕阳红上鼓楼西。犹认几家门巷、草萋迷。
相逢楚老伤离乱。诗鬓经年换。雁飞纸阁影初涵。又放一襟秋思、满江南。
虞美人 题十园秋思图为寥士作。唐代。陈方恪。 山围潮打仍朝暮。落木枯陵树。夕阳红上鼓楼西。犹认几家门巷、草萋迷。相逢楚老伤离乱。诗鬓经年换。雁飞纸阁影初涵。又放一襟秋思、满江南。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
陈方恪。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题司空表圣王官谷。宋代。王临。 夫君久逐夜舟移,依旧岩扃锁翠微。位至文昌还避世,身甘幽谷是知机。清风未泯随流水,遗像空存伴落晖。百有馀年同俯仰,白云犹绕故亭飞。
怀庆道中。清代。谢维藩。 王屋风烟卷客旌,覃怀古道接漳衡。雨余万木绿成海,战后新苔红上城。四国金汤推健垒,连村刀剑误春耕。眼前击楫波如砥,南下河流慨不平。
故陈提举虞山湖园有感 其一。明代。王世贞。 前窗湖水后窗山,桃李棠梨树树殷。薄行只应红粉是,别将春色傍人间。
题倪鲁玉诗后二首。宋代。刘克庄。 梅经御史鞫成案,村荷先皇敕扁堂。少日不容人入社,暮年甘被子侵疆。不应愚谷知名姓,惟许孤山擅影香。岂独江湖酬唱者,卷中诸老半存亡。
晁无斁将之录示近诗有和其兄以道说之诗次韵以致区区兼简以道 其一。宋代。程俱。 往登妙高台,千嶂如聚墨。煌煌化人宫,屹立断鳌足。题舆亦不恶,啸咏此浮玉。秕糠空在前,不谓公肯辱。竟乖南州望,聊作信都福。吹竽定谁真,抱璞安忍哭。高情禦外物,不计处与出。端如屋间籀,障以千步筑。我穷居城南,瓮牖藩援秃。华裾每来过,暖语加帛粟。洋洋埙篪音,珍重同结绿。吟毫久不濡,辱赠不敢独。所惭春螽股,持抗不周触。
谢周僧公招赏木犀。宋代。杨炎正。 翠围侍女拥红幢,霞脸调朱笑额黄。共醉东君千日酒,更翻西母九霞觞。人间天上高低影,月下风前自在香。输得广寒宫里客,年年绿鬓赏秋光。
登南城楼有感兼怀荀前川。明代。卢楠。 独上高楼四望明,海天愁色起纵横。黄云不断飞孤雁,杀气遥连偃月城。未讶健儿能陷虏,早闻白羽尚徵兵。封侯知有荀公达,好向中朝事请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