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张公子,频年被宠光。一清廷尉法,再肃柏台霜。
绝足风云阔,高门岁月长。所期崇令德,汗简看垂芳。
闻张侍御升大理卿复升都御史。唐代。薛瑄。 闻道张公子,频年被宠光。一清廷尉法,再肃柏台霜。绝足风云阔,高门岁月长。所期崇令德,汗简看垂芳。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莺啼序。近现代。丁宁。 东风漫摇众绿,感天涯倦旅。画帘卷、缥缈轻寒,乱愁掺入飞絮。自江上、霜蓬散后,伤心怕问虹桥路。甚啼鹃,林外声声,不如归去。回首西溪,画舸载酒,听流莺弄语。晓烟重、垂柳毵毵,碧痕零乱诗句。访珍泉、明波十里。灿花市、良宵三五。海云昏,轻把霜笳,替将箫鼓。盟鸥梦渺,待雁音沈,悄帆似过羽。最怅念、等閒花木,旧赏池馆,不道将离,更堪延伫。连烽照夜,惊尘窥影,寒枝踏遍栖难稳。叹江乡、纵好非吾土。琳宫翠巘,苍茫一例荒烟,暗潮又催轻橹。花空解脱,藕尽玲珑,奈莲心自苦。况此际、登楼情减,唤梦更长,断尽羁魂,几多离绪。思量待遣、青禽归问,庭前红药无恙否。纵花开、依旧春谁主。凄凉满眼斜阳,倚遍危阑,故园甚处。
青县堤上别方蕴璋。明代。赵用贤。 怜君此别手重携,散发长堤日又西。钟鼓千官愁驻马,星辰一夜暗燃藜。因风柳絮沾沾起,出浦云帆片片低。东道若逢杨得意,可能相对访幽栖。
卖花声 江村。清代。董俞。 斗帐异香熏。无限温存。凤箫吹罢更偎人。枕上双蛾衾上泪,事事消魂。潦倒厌芳樽。身在孤村。梧桐残露隔窗闻。别是一番滋味也,月澹灯昏。
昨过漕台庭前茶醾盛开已而詹体仁海棠和章及。宋代。张栻。 纷纷花片逐风飞,绿幄藏春自一奇。不入时人红紫眼,却须我辈与题诗。
水调歌头 一九七四年红五月放歌。近现代。王季思。 芭蕉展大叶,晴陌木棉飞。荔枝红映江岸,南国正芳菲。自有粤山粤水,那见工农如此,意气吐虹霓。劳动创新业,奴隶发英姿。跨东桥,迈大道,转西堤。经过六二三路,万臂一时挥。放眼五洲四海,多少英雄兄弟,赤手搏鲸鲵。阶级未消灭,众志岂能移。
和掌邦弟二首 其二。明代。释函可。 空囊墨化苍龙吼,野寺钟残黑雾屯。数代弓裘归马革,十年心胆碎鸰原。急将短铗弹庾岭,莫遣长歌度蓟门。荒垄遗编重拭目,离支树下好招魂。
咏怀。魏晋。阮籍。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