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身拘绊同疏属,俗眼尘昏甚瞽矇。辜负终南好泉石,一年一度到山中。
游鄠山诗十二首 白云道中。唐代。程颢。 吏身拘绊同疏属,俗眼尘昏甚瞽矇。辜负终南好泉石,一年一度到山中。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
程颢。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归园田居·其四。魏晋。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野亭公杂咏六首 其五 野圃。明代。顾璘。 植蔬既展甲,种豆复引苗。主人久不来,蔓草忽齐腰。微雨晓初霁,园丁载芟穮。剪草自剪草,慎勿伤良条。
劝学示江原诸生。宋代。赵抃。 古人名教自诗书,浅俗颓风好力扶。口诵圣贤皆进士,身为仁义妈真儒。任从客笑原思病,莫管时讥孟子迂。通要设施穷要乐,不须随世问荣枯。
次郑成翁韵。元代。朱希晦。 郑老欣相遇,杯浮竹叶清。江关秋已半,山雨夜初晴。河映疏星淡,窗悬片月明。悠然纵谈笑,怀抱为君倾。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宋代。苏辙。 海康杂蛮蜒,礼俗久未完。我居近闾阎,愿先化衣冠。衣冠一有耻,其下胡为颜。东邻有一士,读书寄贤关。归来奉亲友,啀步行必端。慨然顾流俗,叹息未敢弹。提提乌鸢中,见此孤翔鸾。渐能衣裘褐,袒裼知恶寒。
有感。元代。艾性夫。 江汉亡维楫,山林困蒺藜。头颅春雪重,心绪晚云低。挂树蛇留蜕,逾坦虎印蹄。遥怜伯劳燕,辟地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