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昼阴阴。云中采药随青节,
洞里耕田映绿林。直上烟霞空举手,回经丘垄自伤心。
武陵花木应长在,愿与渔人更一寻。
送马尊师(一作送侯道士)。唐代。李端。 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昼阴阴。云中采药随青节,洞里耕田映绿林。直上烟霞空举手,回经丘垄自伤心。武陵花木应长在,愿与渔人更一寻。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不教尘负踏青游,出郭聊为一笑谋。新水已堪浮艇子,好山无赖上眉头。
风撩鬓影春衫薄,树罨溪阴翠幄稠。一坞桃花偏入意,江村桥畔小淹留。
二月望与次明道复泛舟出江村桥抵上沙遵陆邂逅朱尧民钱孔周登天平饮白云亭次第得诗三首 其一。明代。文徵明。 不教尘负踏青游,出郭聊为一笑谋。新水已堪浮艇子,好山无赖上眉头。风撩鬓影春衫薄,树罨溪阴翠幄稠。一坞桃花偏入意,江村桥畔小淹留。
祝英台近·赠镜。清代。黄之隽。 月般圆,珠样洁,秋水一泓满。青绿摩挲,旧铸汉时款。问他流落人间,照人多矣,可曾照、玉环飞燕。绣奁捲。好将花影红窗,结做晓妆伴。暖捧春纤,画出翠峰远。怜渠一片冰心,受人磨洗,甫能得、相逢娇面。
次韵季共蓬斋夜坐三首 其二。宋代。周紫芝。 寒斋秋意高,夜久群籁息。眼前无一尘,谁与共此席。平生乐虚旷,颇怪言不食。遥知高世意,仰面看屋脊。秋虫曾何知,悲鸣乱胸臆。君亦意不眠,佳月良可惜。
谒严子陵祠。明代。徐祯卿。 言访羊裘隐,荒台迹宛然。岩崖祠屋缀,天汉客星悬。伊昔风云感,丘园束帛戋。神龙不可系,造化独深全。去矣孤踪邈,怀哉大泽偏。钓竿何袅袅,石濑故溅溅。郡以高名著,山依汗简传。馀风犹激懦,圣代更招贤。圭组谁怜辱,襟期本尚玄。终焉赴空谷,寤寐白驹篇。
襄阳公宅饮①。唐代。孟浩然。 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②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③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④手拨金翠花,心迷玉红草。⑤谈天光六义,发论明三倒。⑥座非陈子惊,门还魏公扫。⑦荣辱应无间,欢娱当共保。⑧
和小游仙 其二。元代。胡奎。 曾见天书赤玉文,非烟非雾结氤氲。群仙不著飞霞佩,自制霓裳月色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