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桑锦臆雉,相送到烟霞。独隐空山里,闲门几树花。
草生杨柳岸,鸟啭竹林家。不是谋生拙,无为末路赊。
送戴徵士还山。唐代。李端。 柔桑锦臆雉,相送到烟霞。独隐空山里,闲门几树花。草生杨柳岸,鸟啭竹林家。不是谋生拙,无为末路赊。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送陈七赴西军。唐代。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庚子元旦驻师林门。明代。张煌言。 中华正朔古相传,永历于今十四年。玉几南荒新日月,金戈北道旧山川。春来水逐桃花长,老去人憎柏叶先。犹幸此身仍健在,拟随斗柄独回天。
溪东岑望天都山。唐代。朱景玄。 目望浮山丘,梯云上东岑。群峰争入冥,巉巉生太阴。昔贤此升仙,结构穷耸深。未晓日先照,当昼色半沉。风泉雪霜飞,云树琼玉林。大道非闭隔,无路不可寻。窥镜澄夙虑,望坛起敬心。一从呼子安,永绝金玉音。
登落雁山。宋代。孙协。 倚杖趋危磴,扪萝上翠微。水穿山腹出,云拥石门归。日落松杉瘦,年荒鹿豕肥。郢南天一角,零落雁孤飞。
答惠海首座五首海乃圆照禅师小师 其五。宋代。饶节。 流辈推高不独今,当年成笋便平林。白云纵有为霖意,流水曾无恋影心。问道故人归雨后,供香童子立更深。青山不免露头角,短幅斜封更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