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新草路,白发故乡人。既壮还应老,游梁复滞秦。
逢花莫漫折,能有几多春。
东门送客。唐代。李端。 绿杨新草路,白发故乡人。既壮还应老,游梁复滞秦。逢花莫漫折,能有几多春。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送谢生式臣元戎之子也谒予门下。明代。陈子壮。 美箭东南岂尽收,弃繻英妙更无俦。庭阶曾识将军树,湖海还惊谢眺楼。好向门生吹笛和,多惭父客执经游。长杨亦是誇胡技,鸣镝双雕看阿侯。
隔浦莲 金莲。明代。高濂。 浪迹碧湖葑草。羡金铺翠藻。俨似水中莲,比叶细,较花小。柔枝擎袅袅。谁幻巧。开落知多少。自幽悄。一片秋容,更有黄叶白蘋红蓼。举属匏尊,落日放船偏好。野水寒烟共鱼鸟。容老。弄花波怜醉倒。
雨后春归招杨承之小酌待月作留春诗五绝三月十七日也 其三。明代。郭之奇。 雕虫小技尔犹烦,宝剑雄篇我自存。白酒床头初发瓮,苍苔屐齿速临门。
感时二首 其二。宋代。晁说之。 黄埃迷马市,白帝问鱼梁。松竹秋声早,江湖客梦长。易衣欺贼眼,辟谷信仙方。尚有叩阍志,其如病在床。
辛未元日书事。明代。陶益。 迎春喜是新元日,试笔惭非白雪才。柏叶未随杯斝动,梅花先傍砚池开。从官猎猎扬鞭过,舞伎翩翩拥索来。绮陌尘香游冶客,尽情檀板按歌台。
永昭陵挽词三首 其三。宋代。欧阳修。 行殿沉沉画翣重,凄凉挽铎出深宫。攀号不悟龙胡远,侍从犹穿豹尾中。日薄山川长起雾,天寒松柏自生风。斯民四十年涵煦,耕凿安知荷帝功。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唐代。李白。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辉,白发见生涯。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三高祠咏古三首 其一。宋代。刘季孙。 大湖际天碧,浩荡浮万象。中有洞庭山,天作蓬壶样。芦苇秋萧萧,时闻发渔唱。风顺如可寻,月明迷所向。有人在扁舟,发白意夷旷。扣舷了不顾,出没信波浪。心已类水石,何由知得丧。遗民至如今,自古惟越相。初为吴都囚,君臣忧醢酱。忍耻人谓愚,祈生世知妄。尪癯脱万死,归国奇谋创。行师舞群姓,下令跃诸将。夜半覆姑苏,夫差始悲怆。安恻宽晷刻,反掌成伯王。江山入会稽,功高谁与抗。宠利速祸败,忠臣半诛放。遁去举邦求,君王铸形状。寂寥数千年,相见霜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