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来形貌秽,斋沐入东林。境静闻神远,身羸向道深。
芭蕉高自折,荷叶大先沈。
病后游青龙寺。唐代。李端。 病来形貌秽,斋沐入东林。境静闻神远,身羸向道深。芭蕉高自折,荷叶大先沈。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寄积麦山会如长老。唐代。可止。 默然如大道,尘世不相关。青桧行时静,白云禅处闲。贫高一生行,病长十年颜。夏满期游寺,寻山又下山。
周希父赋梅次韵三首。宋代。林季仲。 村舍江南雪意迟,月边初破两三枝。输他一点先传得,回首千花总后期。春事循环宁有尽,岁华晼晚漫多悲。君诗到眼如图画,写出行人立马时。
城东早春。唐代。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雪意。元代。赵秉文。 门巷萧条日易曛,豆秸灰欲落江云。眼花淡淡初疑见,耳重萧萧竟不闻。便可一杯平体粟,不须六出点衣纹。慇勤急遣蓬莱使,探到梅花破几分。
感兴二十七首 其七。宋代。方一夔。 松柏生高冈,藤萝托臭味。结交青云上,缓急不相弃。生平尚然诺,彷佛杜稚季。出入王侯门,平地生翼翅。两都尚勋阶,五管盛声利。朝挟尺书去,满纸一署字。赠我千黄金,挥斥犹涕泪。儿女怜贱贫,谁知丈夫志。
越中士女春游。宋代。姜夔。 秦山越树两依依,闲倚阑干看落晖。杨柳梢头春又暗,玉箫声里夜游归。
平生。明代。李邺嗣。 平生慷慨泪,秋雨一尊多。岛上悲龙笛,江东老鹭蓑。荒竿流岁月,短发送山河。野眺苍茫候,何人起浩歌。
吴伯成明府招饮秦园同留仙天士。清代。王曰高。 天然山水地,点染作名园。树色干云秀,蛙声过雨繁。看花时坐石,待月更倾樽。我欲忘归去,桃源即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