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华鬓色,半在故人中。欲写无穷恨,先期一醉同。
绿丛犹覆雪,红萼已凋风。莫负归山契,君看陌上蓬。
早春会王逵主人得蓬字。唐代。李端。 今年华鬓色,半在故人中。欲写无穷恨,先期一醉同。绿丛犹覆雪,红萼已凋风。莫负归山契,君看陌上蓬。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和张文裕初寒十首 其三。宋代。司马光。 何处初寒好,初寒洛水桥。沙痕水清浅,风叶柳萧条。关塞长涂直,嵩丘倒影遥。凤楼虽在北,车马不尘嚣。
寿谢母太孺人。明代。潘希曾。 板舆迢递海东仙,帝里恩光照寿筵。天近重阳才二日,人过七帙已三年。菊花泛酒黄封好,锦服趋庭綵戏便。一曲南山漫相祝,可酬当日柏舟篇。
九日宴射。宋代。宋祁。 佳节凭高驻采旗,亭皋雾罢转晨曦,堋间羽集号猿后,台外尘飞戏马时。芳菊治疴争泛蕊,丹萸解恶遍传枝。明年此会知何处,醉玉颓山不用辞。
戴生在吾语感秋思归诗以慰留之二首 其一。明代。何景明。 到日中元节,淹留岁渐微。而翁在异县,知汝苦思归。旅馆空弹铗,秋风未授衣。敝床还可宿,暂住莫相违。
纪程十绝 其一。宋代。张侃。 半夜燃萁车堰归,县街灯火已稀微。路人莫笑奔波甚,领略江山暂解围。
龙山高会,忆当时宾主,风流云散。今日紫阳峰顶上,人望旌旗天半。万叠红蕖,千层黄菊,照耀成飞观。西风浩荡,碧天斜去双雁。
遥想健笔淋漓,龙蛇落纸,妙句高张翰。笼日轻霞横数抹,绿水金波相间。目寄宣平,神追师道,归楫摇星汉。城中万户,烛光香雾交贯。
念奴娇(寄孟使君)。宋代。汪莘。 龙山高会,忆当时宾主,风流云散。今日紫阳峰顶上,人望旌旗天半。万叠红蕖,千层黄菊,照耀成飞观。西风浩荡,碧天斜去双雁。遥想健笔淋漓,龙蛇落纸,妙句高张翰。笼日轻霞横数抹,绿水金波相间。目寄宣平,神追师道,归楫摇星汉。城中万户,烛光香雾交贯。
夜雨感怀。宋代。陆游。 老来每惜岁峥嵘,几为巴歌判宿酲。白帝草生时入梦,锦官花重更关情。帘疏夜雨侵灯晕,枕冷秋风递角声。定许何时理归棹,酒狂犹解赋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