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事汉主,白首入秦城。遍识才人字,多知旧曲名。
风流随故事,语笑合新声。独有垂杨树,偏伤日暮情。
赠李龟年。唐代。李端。 青春事汉主,白首入秦城。遍识才人字,多知旧曲名。风流随故事,语笑合新声。独有垂杨树,偏伤日暮情。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过王山人啜茗作。明代。胡应麟。 束书来蓟北,题赋遍江南。不慕千钟粟,时分一味甘。苍筠摇午梦,黄叶坠清谈。细酌天池坐,何殊绣佛龛。
许州西湖。宋代。苏轼。 西湖小雨晴,滟滟春渠长。来従古城角,夜半传新响。使君欲春游,浚沼役千掌。纷纭具畚锸,闹若蚁运壤。夭桃弄春色,生意寒犹怏。惟有落残梅,标格若矜爽。游人坌已集,挈榼三且两。醉客卧道傍,扶起尚偃仰。池台信宏丽,贵与民同赏。但恐城市欢,不知田野怆。颍川七不登,野气长苍莽。谁知万里客,湖上独长想。
事君尽忠行。宋代。释文珦。 为子当尽孝,事君当尽忠。凡人不知此,斯与犬豕同。臣子固贞亮,君父或颛蒙。乃知守忠孝,亦系於遭逢。比干忠以戮,申生孝而终。忠戮得称仁,孝终宜曰恭。古今每如此,片言安可穷。炳然垂竹帛,于以开盲聋。所遭虽若彼,力行诚在躬。於焉二本立,足为百行宗。忠孝苟纯至,闻望当昭融。此理亘万世,来者能无从。
蒿花。清代。陈恭尹。 忧世庄生目,于蔬亦有蒿。入厨充野蔌,登俎让溪毛。软滑人争尚,芳辛众每饕。莼丝堪并驾,蒌笋或同曹。养胃功殊大,驱痰效可掺。理畦犹画井,疏洫渐成濠。隔岁勤锄锸,先时举桔槔。散根临雪候,聚族冒寒皋。葱茜超群卉,肥硗擅土膏。卷芽朝挺箭,丛翠暮生涛。市价初终别,村佣往返挑。贵时争尺寸,贱日委沟壕。晚节诚无味,其花也自豪。千茎击蕾密,单瓣着心牢。众幅为轮小,中权筑垒高。嫩茸深结蕊,青萼细含毫。摇落能经久,离披尚桀骜。只应从物化,终不被风挠。追往颐犹朵,于今首重搔。坐观形色巧,真觉化工劳。莺谷翎谁剪,蚕筐茧待缫。深浓如匠染,浅淡受霜鏖。倚凤簪云鬓,攀龙上御袍。无香辞蛱蝶,有苦远蛴螬。竟亩黄相镞,经春子可櫜。作金曾布佛,似菊欲依陶。不遇高人赏,将同荼蓼蓐。折归亲几砚,把玩对醇醪。萎绝知何许,怡情信所遭。千言劳共赋,一字更承褒。薇蕨还登雅,萧兰并入骚。曾开蒋生径,况恸孝元号。题咏终无及,纤微乃自叨。词锋侔剑戟,文战列旌旄。嗜险穷幽眇,抽薪极汰淘。宁甘名嚼蜡,不肯事餔糟。戛戛敲群玉,锵锵奏八璈。只缘花不俗,遂觉懒难逃。周道伤离黍,中园感有桃。诗人工比物,聊以代心忉。
记辛酉端午旧事二首。宋代。刘克庄。 老子从来宠利轻,于棋待诏昧平生。内中称赏秦郎帖,御笔批依不必更。
崇寿客舍夜闻子规得三绝句写呈平父兄烦为转寄彦集兄及两县间诸亲友 其三。宋代。朱熹。 空山后夜子规号,斗转星移月尚高。梦里不知归未得,已驱黄犊度寒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