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郎思出守,遂领汉东军。望月逢殷浩,缘江送范云。
城闲烟草遍,浦迥雪林分。谁伴楼中宿,吟诗估客闻。
送雍郢州。唐代。李端。 厌郎思出守,遂领汉东军。望月逢殷浩,缘江送范云。城闲烟草遍,浦迥雪林分。谁伴楼中宿,吟诗估客闻。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送程前村之京口。元代。曹伯启。 四圣能知本一心,却从流俗玩升沉。江湖胜观襟怀阔,天地穷源造化深。青眼相看常倒屣,碧云兴感欲投簪。人生离合非无数,送别江皋思不禁。
揭天谣九首 其八。明代。周玄。 白天戛云漏龙歇,九道愁泉土花咽。衰蛩粉壁牵暗光,残霞堕溪藤葛凉。苦烟恨骨埋蒿里,哭声水寒凝不起。青屏玉女断香魂,露黛如啼怨秋鬼。
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五代。尹鹗。 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昔年于此伴萧娘。相偎伫立,牵惹叙衷肠。时逞笑容无限态,还如菡萏争芳。别来虚遣思悠飏。慵窥往事,金锁小兰房。
腊夜普明寺睡觉二首 其一。宋代。杨万里。 旅梦忘为客,檐声忽唤愁。亲庭未差远,佛屋不胜秋。只么功名是,如今悟解不。十年行路饱,谁不遣吾休。
江城子 赋水仙。元代。赵孟頫。 冰肌绰约态天然。淡无言。带蹁跹。遮莫人间,凡卉避清妍。承露玉杯餐沆瀣,真合唤,水中仙。幽香冉冉暮江边。佩空捐。恨谁传。遥夜清霜,翠袖怯春寒。罗袜凌波归去晚,风袅袅,月娟娟。
浣花泛舟和韵。宋代。吕陶。 野店村桥迤逦通,蜀江深处茂林中。花潭远漾春波绿,綵阁相迎画舫红。修岸几朝经密雨,芳樽尽日得清风。诗翁旧隐知何在,且事嬉游与俗同。
病中立秋偶成。明代。黄仲昭。 春初一卧历炎暑,又见新凉起天宇。西风曾不怜我愁,频向疏棂送寒雨。
清明初过春弄色,柳黄转绿杏红白。廿年五度旸台游,屡失花时晚乃得。
萦冈匝野若烟雾,数十百里树万亿。无风芳华自矜宠,向日光艳相映射。
清明后三日同季友栗斋熙民梅生子有宰平策六次贡幼实述勤吉庐看杏花旸台纮孙从。清代。陈宝琛。 清明初过春弄色,柳黄转绿杏红白。廿年五度旸台游,屡失花时晚乃得。萦冈匝野若烟雾,数十百里树万亿。无风芳华自矜宠,向日光艳相映射。比香雪海差少香,东瀛樱花岂其敌?居人种树取落实,却办诗料供游客。烂漫最数管家岭,层沓周围望无极。山南大工亦擅胜,敢尽天欢穷日力?风光有此不留待,垫巾重为逝者惜。王孙草绿胡末归?欠上秀峰永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