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均齐物我与亲冤。始合神仙本愿。
虎兕刀兵不害,无常火宅难牵。宝符降后去朝天。稳驾鸾车凤辇。
西江月(十二之十一)。唐代。张伯端。 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均齐物我与亲冤。始合神仙本愿。虎兕刀兵不害,无常火宅难牵。宝符降后去朝天。稳驾鸾车凤辇。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
张伯端。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别何肃之。宋代。李彭。 吾党何水曹,明窗饱书传。笔头梦缃桃,秀句出黄绢。胸中万壑冰,璧月共凝远。未受沈范知,苦乏崔魏见。效官三径资,立节九秋干。随牒修水濆,未减潘怀县。谁知舞文吏,抱牍进凫雁。烦苛困疲民,欲作抟沙散。谈笑罢追胥,老稚无遗患。春风吹城隅,花柳俱纷衍。胡为动归艎,径去不受挽。病夫卧幽园,念离情莫遣。营诗持送君,愁云横绝巘。
大观四年春夏之交閒居无事触绪成咏得绝句五首 其四。宋代。李之仪。 庭前日转树交阴,坐上风来境自深。度曲已嗟千里客,听蝉已寄两头心。
方玄英故居。宋代。林景熙。 舣舟鸬鹚港,白云满高原。借问玄英居,遗构无复存。精灵几百载,山鬼凭幽昏。独遗文字香,隐隐草树根。转盼东山麓,彷佛见柴门。啼猿助凄恻,亦复销我魂。渔父捉归桡,牛羊下前村。长揖者谁子,未识情已温。云十有六叶,咸通之耳孙。缅思幽人后,风雅天所敦。
再和宿囊山三首。宋代。刘克庄。 恰似病沙门退院,又如老禅录归农。素无才调宴三阁,不愿歌词传六宫。万首漏名宗派农,百年占籍醉乡中。暮龄喜共樵夫语,懒与诸儒论异同。
次韵才仲山行。宋代。释道潜。 幕府文书一扫空,何妨行乐醉春风。想闻笑语千山外,正在烟云万叠中。哢日鸟声喧细碎,照溪花影静玲珑。苦吟只恐凋肝肾,夫子还宜少黜聪。
藏师饷予山豆苗诗以纪之。清代。李锴。 物美天难夺,飒然风味殊。早春时采摘,小品擅庖厨。滑腻江莼劣,甘寒玉笋俱。豆苗谁种女,亦足养清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