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鍊还丹须急鍊,鍊了还须知止足。若也持盈未已心,不免一朝遭殆辱。
绝句六十四首 其六十一。唐代。张伯端。 未鍊还丹须急鍊,鍊了还须知止足。若也持盈未已心,不免一朝遭殆辱。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
张伯端。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绩溪二咏 翠眉亭。宋代。苏辙。 谁安双岭曲弯弯,眉势低临户牖间。斜拥千畦铺渌水,稍分八字放遥山。愁霏宿雨峰峦湿,笑卷晴云草木闲。忽忆故乡银色界,举头千里见苍颜。
冬至感怀。明代。康麟。 客里逢佳节,骎骎百感招。瞻云亲舍远,望阙玉宸遥。道否凭阳泰,愁多仗酒消。何时风力便,鸣佩再趋朝。
西爽楼图赠王主簿。元代。徐贲。 几度登临托远思,楼中山色意中诗。西风又复来看画,却忆扁舟送别时。
送陈生温陵省亲。两汉。王褒。 问君何处拜庭闱,海国苍茫去路微。洛社旧游同北望,温陵积梦独南归。春行树外空闻鸟,夜坐花边静掩扉。转向高堂思綵服,云山惆怅与心违。
赠方文玉左辖南还。明代。郑岳。 榜下人还几,天涯意倍亲。因君谢尘鞅,复此叹参辰。戎务时参画,军兴屡算缗。江湖平剧寇,越巂拊罢民。禄秩承三锡,封章见屡陈。官箴恒检束,势路独逡巡。尽瘁年逾迈,图归愿始伸。客途方雨雪,故国尚松筠。潮汐门通海,清辉月近邻。山僧遗紫笋,渔父荐纤鳞。触事情俱适,无为俗转淳。谷斋诸老在,结社继前人。
送馀姚知县陈最寺丞。宋代。谢绛。 愧君来款关,话别憩林间。不待风销暑,聊因酒发颜。沧洲即欲往,清躅暂容攀。居者羡行者,寄声思越山。
石湖中秋二十韵。十二年前尝与工部兄及宾客。宋代。范成大。 野外行吾意,城中寄却愁。半秋三夜月,千古五湖舟。涌地金芒发,行天玉镜流。珠星沉不现,银汉黯如收。高浪连三境,长风近十洲。水天双对镜,身世一浮沤。迥白包元气,空明慰病眸。只怜心浩荡,不管鬓飕飀。放棹真狂矣,关门有此不?四并非易事,一笑亦难谋。急管参渔笛,清歌间棹讴。逢迎成邂逅,啸咏劝绸缪。女撷苹花献,妻倾竹叶酬。今宵如不饮,何处可忘忧?忆昔谁同赏,于今岁恰周。陟冈睽鲁卫,伐木怆应刘。独叹灵光在,能追汗漫游。大都缘未尽,岂是病都瘳。纵意褰篷席,轻生倚柁楼。节宣诚小爽,犹胜赋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