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随仙仗立仙班,误逐红尘落世间。遥向孤城瞻凤阙,定须清梦绕龙颜。
乾坤劫运随云散,岭海春光带雨还。三祝圣躬千万寿,老臣长与护梅关。
元日试笔。唐代。刘鹗。 曾随仙仗立仙班,误逐红尘落世间。遥向孤城瞻凤阙,定须清梦绕龙颜。乾坤劫运随云散,岭海春光带雨还。三祝圣躬千万寿,老臣长与护梅关。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1]),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罪言。宋代。乐雷发。 愁杀潇滨虮虱臣,乱山斜照独含情。人才不似深衣古,国势如何楮币轻。石燕未苏湘国旰,木牛好坏济蜀兵。幸无杜老流离苦,切莫吟诗到北征。
送灵岩法师。宋代。俞充。 战士长戈赴荔原,谋臣献策庙堂间。吾师倜傥浮屠隐,不事王侯事经论。两街推许住灵岩,百鸟衔花待师□。清风一振海潮音,旷劫曾蒙祖师印。穷秋别我欲何言,珍重详师指一弹。
早起观雨余蛛网。宋代。姚勉。 嫩凉催读矮窗书,晓色初分恰雨余。莫笑颓檐无活计,四边宝网挂真珠。
玉漏迟 止岳有和忆广南胡家二姬之作再赋。明代。曹溶。 锦席相招,氍毹对列。桦烛销尽铜壶。醉人天气,兰露湿金铺。翠黛双双自扫,箜篌部、密甚还疏。清音颤,犹疑教就,窈窕世间无。当时年尚盛,飞觥按拍,意大情粗。只等閒看过,不解成图。忽到青衫冷落,鲛泪洒、一半模糊。临高望,烟条雨叶,岭路付蘼芜。
馀干舟中偶成。明代。龚敩。 越水交流野径偏,短篷斜系竹林边。杨花乱逐波心落,鸥鸟不惊沙上眠。春雨蒹葭人唤切,晚烟洲渚客愁牵。溪东即是桃源路,却笑渔郎不放船。
乙丑除夜寓永兴寄五二侄。宋代。朱槔。 残腊避新正,疾驰不可鞚。梅花相行色,更以风雨送。伤哉绿林豪,支派出章贡。荐食今几年,金帛既充栋。王旅走山泽,魄散失饥冻。空闻米粟廉,不救干戈痛。冥冥纸钱底,千室罗盎瓮。祀先不暇尝,一夜惊入梦。书生口击贼,自愧脱嘲弄。经营华阳马,想像丹穴凤。融融声教中,焉得馀此众。由基执弧矢,鼷鼠何足中。浮烟起南舍,春事行倥偬。桃寒强破蕊,鸟静独成哢。诗情写物色,心匠与折衷。章草简阿戎,溪头试微讽。
病体霜前冷不支,东方欲曙月残时。厌闻卡拉风行调,拊掌亭桥绝妙辞。
量窄不堪浮大白,才疏深愧副相知。寄来自挽催生挽,宛似河梁惜别时。
白凤词家以自挽诗见示并索生挽步韵奉和二首 其一。近现代。周采泉。 病体霜前冷不支,东方欲曙月残时。厌闻卡拉风行调,拊掌亭桥绝妙辞。量窄不堪浮大白,才疏深愧副相知。寄来自挽催生挽,宛似河梁惜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