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换了花光,凉节谢娘池馆。漫熨春衫,犹认酒痕轻浅。
那时小槛追欢处,一径蘼芜堪剪。奈芳盟几许,琐香金箧,寄情都懒。
叹年涯荏苒,销磨绿鬓,梦醒碧山钟板。两袖霜华,送到月明秋坂。
玉楼十二骖鸾去,愁共彩云天远。刘郎病后,凤帷深下,夜长思遍。
陌上花。唐代。陈方恪。 东风换了花光,凉节谢娘池馆。漫熨春衫,犹认酒痕轻浅。那时小槛追欢处,一径蘼芜堪剪。奈芳盟几许,琐香金箧,寄情都懒。叹年涯荏苒,销磨绿鬓,梦醒碧山钟板。两袖霜华,送到月明秋坂。玉楼十二骖鸾去,愁共彩云天远。刘郎病后,凤帷深下,夜长思遍。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
陈方恪。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仲冬朔日修复山中旧社得寒字。明代。梁有誉。 白社何年别,青山此日看。风尘双鬓短,江海一尊残。猿鹤惊人去,松筠掩径寒。马卿游独倦,羊仲过同欢。帙向风林散,琴迎露菊弹。幽居知节换,拙养见交难。今古徒虫技,乾坤自鹖冠。登楼共词客,疏豁望飞翰。
悼内四绝 其三。明代。郭之奇。 罗袂无声风似裁,香奁有意月依台。风风月月皆愁思,死死生生作恨灰。
减字木兰花 题宋何阁长鱼藻图。清代。龚翔麟。 风潭春浸。几点青青生藻荇。泼剌鱼儿。未怕飞来翠碧窥。浮烟酿雨。不见前村沽酒处。添个渔郎。汕籗抛时背夕阳。
和杨寿祺承事见寄。宋代。冯山。 道屈文章价不低,误传新句落天西。忽闻命驾趋云栈,犹忆同舟上井溪。争叹科名淹旧发,谁怜簿领困沉迷。相逢且约嘉陵酒,为洗关中数尺泥。
过虎村上芙蓉岭。清代。吴瞻泰。 山深异气候,四月正流澌。冰有夏虫识,花无春鸟知。村寒烟不起,径险杖难支。一线开天窦,芙蓉更擅奇。
和元少尹新授官。唐代。白居易。 官稳身应泰,春风信马行。纵忙无苦事,虽病有心情。厚禄儿孙饱,前驱道路荣。花时八入直,无暇贺元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