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君年已老,孤棹向潇湘。素发临高镜,清晨入远乡。
三山分夏口,五两映涔阳。更逐巴东客,南行泪几行。
送客往湘江。唐代。李端。 识君年已老,孤棹向潇湘。素发临高镜,清晨入远乡。三山分夏口,五两映涔阳。更逐巴东客,南行泪几行。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病中作。宋代。陆游。 豫章濒大江,气候颇不令,孟冬风薄人,十室八九病。外寒客肺胃,下湿攻脚胫,俗巫医不艺,呜呼安托命!我始屏药囊,治疾以清静。幻妄消六尘,虚白全一性。三日体遂轻,成此不战胜。长年更事多,苦语君试听。
次韵黄仲则绮怀十六首 其十二。两汉。刘雄。 孤鸟长空万古沈,眉间心上一时侵。阴晴晕改天中月,寂寞魂牵世外林。琪树难攀仍望望,朱弦已绝独愔愔。那堪江汉犹河汉,幸有素心同素琴。
秋日寄上晁春陵内翰五首 其五。明代。卢楠。 夙昔游帝京,雅志好弦歌。师旷调清徵,湘灵鼓云和。一唱再三叹,游鱼跃双波。调高和弥寡,返驾涉滹沱。还顾望五原,杀气横嵯峨。誓欲扫龙庭,长驱出交河。壮心忽不偕,白日空蹉跎。归来触罗网,伤哉可柰何。
高阳台·为荫阶老前辈题绿天草庵瀹茗图1893。清代。况周颐。 阁小留香,庭深种纸,旗枪镇日流连。玉麈同挥,墨林风调翩翩。何须浊酒浇胸臆,指层楼、慵问诗仙。晚凉天。红涤纤尘,翠里疏烟。水西觞咏家风旧,便云萍小住,也足清缘。花底朝回,怀人句写鸾笺。春风细啜红薇露,玉壶清、风味依然。擘龙团。分绿窗纱,长共婵娟。
题西湖僧房。宋代。杨万里。 竹林深处著禅房,下却疏帘自炷香。书画随宜遮四壁,闲欹瓦枕小藤床。
次虞仲房司马送秋韵。宋代。丁世昌。 自入秋光能几时,无端又赋别秋诗。夜长月冷虫鸣急,天阔风高雁过迟。三径黄花存旧节,半栏红叶堕残枝。往来毕竟乘除法,何用年年宋玉悲。
又归路。宋代。洪适。 风动旌旗熊虎开,喧轰鼓吹隐晴雷。襟裾夹道邦人出,介胄填郛方伯来。按辔传声真烜赫,铺茵呈舞少徘徊。林蛮洞蜑皆心詟,共看威伸讲武台。
沅州杂诗十二首 其四。明代。薛瑄。 远山重叠绕孤城,城下蛮江一曲清。溪峒人家犹异俗,市廛儿女带华声。户将乌鬼为生计,地产丹砂当岁征。自昔黔中风土恶,远游那得易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