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大道出迷涂,纵负贤才岂丈夫。
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贪利禄求荣显,不顾形容暗悴枯。
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七言四韵十六首。唐代。张伯端。 不求大道出迷涂,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只贪利禄求荣显,不顾形容暗悴枯。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
张伯端。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次韵简书衡。清代。王继香。 可是天台再见身,匡时策待万言陈。功名唾手才何健,书卷罗胸语自真。万里鲲鹏腾渤澥,九秋雕鹗出风尘。缅怀三世循良传,明德由来有达人。许君说字郑君笺,文是坡仙诗阆仙。独契聃龙惊俗眼,同师执象亦前缘。太原宗派遥遥共,中散歌行字字圆。会看安排作元宰,孝先先播《咏梅》篇。
庆成宴赐胙。明代。黎民表。 旭日流辉遍绮栊,九宾声彻玉墀东。笙镛奏格青坛外,衮冕回瞻翠幄中。牛酒赐酺沾万户,虎盐归俎宴群公。微臣亦预晞旸泽,割炙何须比汉宫。
次韵答和乐道侍读给事。宋代。韩维。 岁丰讼滋简,拙守容晏眠。起来视云景,春意亦已鲜。驱车望南城,精庐屹当前。华堂坐沈邃,迟日步暄妍。流览高僧壁,稽首金像莲。即事岂非适,感怀良慨然。宫藩与乡闬,早接二公贤。高公炳群宿,大论倾长川。尔来曾几时,急景凋朱颜。从容味真理,萧洒赋高篇。岂无安民策,坐惜成弃捐。尚期雅正音,入和薰风弦。余本岩壑姿,台阁缪见延。渊明亦有言,误落尘网间。命固有行止,理非可控搏。素发纷已垂,行当挂吾冠。侧闻治林圃,栽插及晴天。芳芽吐膏壤,柔条擢暖烟。光景非我力,为君导鸣泉。
原博诗有雪堂独立语五叠韵谢之。明代。李东阳。 种柹临书叶比山,空惊岁月转如环。云间天马谁争步,水底山鸡自照斑。敢谓逄蒙曾学羿,岂知蔿贾不容般。苏门七字君须入,我已无心起懦顽。
一秋两得平安报,读罢寒暄喜不胜。花底振衣清似鹤,灯前书字小如蝇。
蜕仙道骨无人识,博士官衔自此升。江上莼鲈好时节,岂无清梦到吴兴。
张仲举博士书来言其老健能夜书小字仍饮量不减喜而赋此诗录上。元代。成廷圭。 一秋两得平安报,读罢寒暄喜不胜。花底振衣清似鹤,灯前书字小如蝇。蜕仙道骨无人识,博士官衔自此升。江上莼鲈好时节,岂无清梦到吴兴。
追和苏子瞻游峡山寺韵。宋代。吕定。 山迥宝华阁,水绕金锁湾。尘虑顿焉息,于兹开我颜。疎钟日夕动,老僧林下还。天风吹白云,悠悠满松关。归猿有余悲,月明啸空山。仙人自何来,翱翔八极间。手把玉芙蓉,吟笑锵佩环。歌罢忽飞去,千峰堆翠鬟。
初伏阙上书得旨还乡上杨守秘书。宋代。刘过。 郡大庐陵古,分符得秘郎。息争民珥笔,课最米连樯。水隔蓬山远,风凝画戟香。少须官事了,归去玉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