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道至神至圣,忧君分薄难消。调和铅汞不终朝。早睹玄珠形兆。
志士若能修炼,何妨在市居朝。工夫容易药非遥。说破人须失笑。
西江月(十二之二)。唐代。张伯端。 此道至神至圣,忧君分薄难消。调和铅汞不终朝。早睹玄珠形兆。志士若能修炼,何妨在市居朝。工夫容易药非遥。说破人须失笑。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
张伯端。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和陶与殷晋安别。宋代。苏轼。 孤生知永弃,末路嗟长勤。久安儋耳陋,日与雕题亲。海国此奇士,官居我东邻。卯酒无虚日,夜棋有达晨。小瓮多自酿,一瓢时见分。仍将对床梦,伴我五更春。暂聚水上萍,忽散风中云。恐无再见日,笑谈来生因。空吟清诗送,不救归装贫。
种竹报恩院示僧二首 其一。宋代。朱松。 两翁来往亦风流,还拥红炉说旧游。夜半南枝三转鹊,相看更觉此生浮。
白石。元代。丁鹤年。 雪色云根出翠微,坚贞不与道心违。尘空自比神仙镜,路滑谁参佛祖机。岂为砺金希世用,都缘韫玉发山辉。点头默契生公法,绝胜商歌叹短衣。
酷相思 怀归佩珊。清代。冯兰因。 为问侬愁愁有几。道江水深犹未就,剪断莲丝剖绿薏。心上也难抛弃。眉上也难回避。相思看得何轻易。受尽酸辛味。待验取、痴情真与伪。衾枕也千行泪,衣袖也千行泪。
次韵昌甫 其七。宋代。韩淲。 秋风过秋雨,眇眇正愁予。望断嗟何寄,吟成懒自书。齿摇诚有数,鬓秃恐无馀。几载章泉水,山深只晏如。
舟中苦热。宋代。严羽。 舟行何太热,岸上莽尘沙。闪闪浪频过,昏昏日又斜。年衰愁作客,秋近苦思家。蝗旱三千里,江淮儿女嗟。
赠朱从事诗。南北朝。吴均。 我行欲何之,千里寻胶漆。长葭历渚生,疏蒲缘岸出。袅袅能随风,离离堪度日。客思已飘荡,相思复非一。未得幸殷勤,先作数行泣。